书目信息 |
题名: |
现代诗
|
|
作者: | 陈仲义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 |
|
页数: | 384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I207.25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新诗评论--中国--当代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203-2456-4 |
000 | 01391nam0 2200265 450 | |
001 | 1832974199 | |
005 | 20181203091016.03 | |
010 | @a978-7-5203-2456-4@dCNY98.00 | |
049 | @aA330000ZJL@bUCS01009117163@c3367985 | |
100 | @a20180607d2018 em y0chiy011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z 001yy | |
200 | 1 | @a现代诗@9xian dai shi@b专著@e接受响应论@dModern poem@ethe reception-response theory@f陈仲义著@zeng |
210 | @a北京@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d2018 | |
215 | @a384页@d24cm | |
300 | @a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
330 | @a本书在消化西方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理论的某些合理内核的同时,针对现代诗的接受困境、难度进行问题清理;抓住现代诗接受的特异性、开放性、有界性,展开自己的回应。本书在中西接受比较的汇通、平行基础上,返观古今诗歌的接受差异;讨论现代诗接受主体的裂隙、局限;质询接受中的特点、难点、瓶颈、影响因子、特殊路径、有效性及经典化;分析“阐释共同体”的接受前提、“心得意会”的接受心理机制、以趣味为中心的接受趋势;提出接受的“哑铃模型”,以心动为主导的“四动”图式,建立以形式化结构与接受响应度互动的坐标,探访现代诗的接受尺度及好诗的“品级”系列。 | |
510 | 1 | @aModern poem@ethe reception-response theory@zeng |
517 | 1 | @a接受响应论@9jie shou xiang ying lun |
606 | 0 | @a新诗评论@y中国@z当代 |
690 | @aI207.25@v5 | |
701 | 0 | @a陈仲义@9chen zhong yi@f(1948-)@4著 |
801 | 0 | @aCN@bA330000ZJL@c20180723 |
905 | @a241250@dI207.25@e113 | |
现代诗:接受响应论=Modern poem:the reception-response theory/陈仲义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 |
384页;24cm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ISBN 978-7-5203-2456-4:CNY98.00 |
本书在消化西方接受美学与读者反应理论的某些合理内核的同时,针对现代诗的接受困境、难度进行问题清理;抓住现代诗接受的特异性、开放性、有界性,展开自己的回应。本书在中西接受比较的汇通、平行基础上,返观古今诗歌的接受差异;讨论现代诗接受主体的裂隙、局限;质询接受中的特点、难点、瓶颈、影响因子、特殊路径、有效性及经典化;分析“阐释共同体”的接受前提、“心得意会”的接受心理机制、以趣味为中心的接受趋势;提出接受的“哑铃模型”,以心动为主导的“四动”图式,建立以形式化结构与接受响应度互动的坐标,探访现代诗的接受尺度及好诗的“品级”系列。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现代诗
索取号:I207.25/113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145983 | 211459839 | 样本书库/1121150203/ [索取号:I207.25/113] | 在馆 | |
2 | 1145984 | 211459848 | 新区/3060140402/ [索取号:I207.25/113] | 在馆 | |
3 | 1145985 | 211459857 | 新区/3060140402/ [索取号:I207.25/113]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