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儒道融合视域中的阳明心学建构
|
|
作者: | 朱晓鹏 著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9.06 |
|
页数: | 348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B248.25 , B248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100-17354-4 |
000 | 01450nam0 2200277 450 | |
001 | 1961236371 | |
005 | 20191012170109.63 | |
010 | @a978-7-100-17354-4@dCNY78.00 | |
100 | @a20190717d2019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y z 000yy | |
200 | 1 | @a儒道融合视域中的阳明心学建构@9ru dao rong he shi yu zhong de yang ming xin xue jian gou@f朱晓鹏著 |
210 | @a北京@c商务印书馆@d2019.06 | |
215 | @a348页@d24cm | |
300 | @a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
312 | @a封面英文题名:The construction of Yangming's theory of mi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fucianism and taoism | |
330 | @a本书以王阳明与道家道教关系为视角深入研究中国思想文化中儒道释关系特别是儒道的基本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同时也争取借此可以对阳明心学及整个中国哲学史作出一些新的认识。本书侧重于从哲学层面上对阳明学与道家道教的思想关系及融合状况作横向的空间展开上的比较分析和义理、意蕴的阐发总结。从思想层面上看,我们不难发现道家道教的思想影响构成了王阳明的良知和致良知学说的一个重要维度。在认识论上,王阳明和道家一样,在对良知本体的否定性理解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应该进一步用否定性方法去认识这一本体。 | |
333 | @a心学研究人员 | |
510 | 1 | @aConstruction of Yangming's theory of mi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fucianism and taoism@zeng |
600 | 0 | @a王守仁@f(1472-1528)@x心学@x研究 |
690 | @aB248.25@v5 | |
690 | @aB248@v4 | |
701 | 0 | @a朱晓鹏@9zhu xiao peng@f(1963-)@4著 |
801 | 0 | @aCN@bLNBF@c20190717 |
905 | @a241250@dB248@e6 | |
儒道融合视域中的阳明心学建构/朱晓鹏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06 |
348页;24cm |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使用对象:心学研究人员 |
ISBN 978-7-100-17354-4:CNY78.00 |
本书以王阳明与道家道教关系为视角深入研究中国思想文化中儒道释关系特别是儒道的基本关系及其重要意义,同时也争取借此可以对阳明心学及整个中国哲学史作出一些新的认识。本书侧重于从哲学层面上对阳明学与道家道教的思想关系及融合状况作横向的空间展开上的比较分析和义理、意蕴的阐发总结。从思想层面上看,我们不难发现道家道教的思想影响构成了王阳明的良知和致良知学说的一个重要维度。在认识论上,王阳明和道家一样,在对良知本体的否定性理解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应该进一步用否定性方法去认识这一本体。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儒道融合视域中的阳明心学建构
索取号:B248/6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838793 | 218387939 | 样本书库/1120040202/ [索取号:B248/6] | 在馆 | |
2 | 1838794 | 218387948 | 新区/1060090101/ [索取号:B248/6] | 在馆 | |
3 | 1838795 | 218387957 | 新区/1060090101/ [索取号:B248/6]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