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造屋
|
|
作者: | 赫大鹏 , 刘贺玮 , 杨逸舟 绘编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9 |
|
页数: | 439页 | |
开本: | 25cm | |
丛书名: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TU241.5-64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民居--Min Ju--建筑艺术--中国--图集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108-06547-6 |
000 | 01280nam0 2200277 450 | |
001 | 2049563300 | |
005 | 20201108134628.69 | |
010 | @a978-7-108-06547-6@b精装@dCNY126.00 | |
035 | @aCAL 012020315480 | |
099 | @aCAL 012020315480 | |
100 | @a20200709d2019 em y0chiy50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a z 000yy | |
200 | 1 | @a造屋@AZao Wu@e图说中国传统村落民居营建@f赫大鹏, 刘贺玮, 杨逸舟绘编 |
210 | @a北京@c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d2019 | |
215 | @a439页@c图@d25cm | |
330 | @a本书以图说方式介绍中国传统村落民居的营建思想、建筑工艺及技术方法,研究对象为传统建筑中最为悠久、最为基本、最为广泛、数量规模最为庞大的类型——村落民居建筑。这种以木材为代表的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体系延承了七千年,乃东方建筑文明的代表。传统村落民居伴随着传统农业社会数干年的历史,用进废退,成为今天之现实。因时代变迁、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等,手工建造工艺和技术工种渐渐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历史遗存所剩无几。 | |
517 | 1 | @a图说中国传统村落民居营建@ATu Shuo Zhong Guo Chuan Tong Cun Luo Min Ju Ying Jian |
606 | 0 | @a民居@AMin Ju@x建筑艺术@y中国@j图集 |
690 | @aTU241.5-64@v5 | |
701 | 0 | @a赫大鹏@AHe Dapeng@4绘编 |
701 | 0 | @a刘贺玮@ALiu Hewei@4绘编 |
701 | 0 | @a杨逸舟@AYang Yizhou@4绘编 |
801 | 0 | @aCN@bHYSYL@c20200828 |
905 | @a241250@dTU241.5-64@e8 | |
造屋:图说中国传统村落民居营建/赫大鹏, 刘贺玮, 杨逸舟绘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9 |
439页:图;25cm |
ISBN 978-7-108-06547-6(精装):CNY126.00 |
本书以图说方式介绍中国传统村落民居的营建思想、建筑工艺及技术方法,研究对象为传统建筑中最为悠久、最为基本、最为广泛、数量规模最为庞大的类型——村落民居建筑。这种以木材为代表的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体系延承了七千年,乃东方建筑文明的代表。传统村落民居伴随着传统农业社会数干年的历史,用进废退,成为今天之现实。因时代变迁、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等,手工建造工艺和技术工种渐渐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历史遗存所剩无几。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造屋
索取号:TU241.5-64/8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1881217 | 218812177 | 样本书库/1121250404/ [索取号:TU241.5-64/8] | 在馆 | |
2 | 1881218 | 218812186 | 新区/2060880404/ [索取号:TU241.5-64/8] | 在馆 | |
3 | 1881219 | 218812195 | 新区/2060880203/ [索取号:TU241.5-64/8]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