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事件驱动神经形态系统
|
|
作者: | 刘世奇 著 ;蔡志浩 , 赵江 , 王英勋 译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22 |
|
页数: | 384页 | |
开本: | 24cm | |
丛书名: | 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高精尖学科丛书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TP183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人工神经网络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5124-3230-7 |
000 | 01610nam0 2200325 450 | |
001 | 2451765569 | |
005 | 20241126142256.75 | |
010 | @a978-7-5124-3230-7@dCNY169.00 | |
035 | @a(A100000NLC)011627627 | |
049 | @aA100000NLC@bUCS01010938611@c011627627@dNLC01 | |
100 | @a20220217d2022 em y0chiy0110 ea | |
101 | 1 | @achi@ceng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a z 000yy | |
200 | 1 | @a事件驱动神经形态系统@9shi jian qu dong shen jing xing tai xi tong@b专著@f(瑞士)Shih-Chii Liu[等]著@g蔡志浩,赵江,王英勋译 |
210 | @a北京@c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d2022 | |
215 | @a384页@c图@d24cm | |
225 | 1 | @a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高精尖学科丛书@f张新国主编 |
304 | @a著者还有:(美)Tobi Delbruck、(意)Giacomo Indiveri、(英)Adrian Whatley、(瑞士)Rodney Douglas | |
312 | @a封面英文题名:Event-based neuromorphic systems | |
330 | @a本书描述了神经形态工程领域的技术,包括构建完整的神经形态芯片和解决制造多芯片可扩展系统面临的技术问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2~6章)描述了所构建的AER通信体系结构、AER传感器和电子神经模型。第二部分(第7~16章)面向神经形态电子系统构建方向的读者,提供了用于构建传感器和计算单元建模神经系统构建基块的各种方法信息。第17章梳理了当前计算机与神经系统在实现计算处理方式上的差异,讨论了认知神经形态系统发展的长期途径。 | |
510 | 1 | @aEvent-based neuromorphic systems@zeng |
606 | 0 | @a人工神经网络 |
690 | @aTP183@v5 | |
701 | 0 | @c(瑞士)@a刘世奇@9liu shi qi@4著 |
702 | 0 | @a蔡志浩@9cai zhi hao@f(1979-)@4译 |
702 | 0 | @a赵江@9zhao jiang@f(1986-)@4译 |
702 | 0 | @a王英勋@9wang ying xun@f(1964.4-)@4译 |
801 | 2 | @aCN@bOLCC@c20220714 |
905 | @a241250@dTP183@e63 | |
事件驱动神经形态系统/(瑞士)Shih-Chii Liu[等]著/蔡志浩,赵江,王英勋译.-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22 |
384页:图;24cm.-(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高精尖学科丛书/张新国主编) |
ISBN 978-7-5124-3230-7:CNY169.00 |
本书描述了神经形态工程领域的技术,包括构建完整的神经形态芯片和解决制造多芯片可扩展系统面临的技术问题。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第2~6章)描述了所构建的AER通信体系结构、AER传感器和电子神经模型。第二部分(第7~16章)面向神经形态电子系统构建方向的读者,提供了用于构建传感器和计算单元建模神经系统构建基块的各种方法信息。第17章梳理了当前计算机与神经系统在实现计算处理方式上的差异,讨论了认知神经形态系统发展的长期途径。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事件驱动神经形态系统
索取号:TP183/63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2024663 | 220246632 | 样本书库/ [索取号:TP183/63] | 在馆 |